微处理器简史
- 第一代微处理器(1971):
- 1971 Intel 4004 4位
- 1972 Intel 8008 8位
- 第二代微处理器(1974)
- 1974 Intel 8080 8位
- 第三代微处理器(1974)
- 1978 Intel 8086 16位
- 第四代微处理器(1983)
- 1985 Intel 80386
- 第五代微处理器(1993)
- 1993 Intel Pentium
冯·诺依曼架构
工作原理:存储程序+程序控制
- 以 二进制 表示数据和指令
- 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,再有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
组成部分:
- 运算器 (Arithmetic Logic Unit, ALU)
- 控制器
- 存储器
- 输入设备
- 输出设备
其中,运算器、控制器合称微处理器MPU 或 CPU;输入输出设备合成 I/O设备。其运行过程为:控制器发出命令,通过存储区取指令,然后由 ALU执行指令,执行一定的 I/O操作。
由于各个部分不可能建立一一连接,所以需要一个公交车(Bus)来连接,也就是总线(Bus),按功能分成:
- 数据总线(Data Bus):用于在MPU和存储器、IO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信息,为双向总线;
- 地址总线(Address Bus):用于传送 MPU 发出的地址信息,是单向总线。MPU 向存储器和IO设备传送地址信息,然后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信息交换。
- 控制总线(Control Bus):用来传送控制信号、时序信号和状态信号。总体上看是双向的。
微处理器MPU
组成:
- 运算器
- 寄存器
- 控制器
- 内部总线
存储器
金字塔结构,这一节请查看操作系统原理。
总线
总线标准:
- 物理特性
- 功能特性
- 电气特性
- 时间特性
总线分类:
- 内部总线
- 元件级总线
- 系统总线
- 外部总线
课外知识:北桥:用于连接快的设备;南桥,哦那个与连接慢的设备。
性能指标
- 主频:时钟频率
- 字长:微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
- 内存容量:以字节来衡量
- 存取周期:完成一次读写所需时间
- 运算速度: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:
- MIPS:每秒能执行几万条指令(常用)
- 最短指令法:以执行时间最短的指令为标准来计算
- 直接及算法:根据主频和指令的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直接计算指令执行时间
- 内核数目:封装在一个处理器内的处理器内核数目
- 高速缓存 Cache:让数据存取的速度适应处理速度
几项先进技术
-
流水线技术
将每条指令分解为多步,使不同指令的各布重叠操作,实现几条指令的并行操作,加快执行速度。比如8086的流水线只有两级,取指和执行;
-
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
增设一级或两级高速小容量存储器,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(Cache),保存程序中经常用的指令,加快执行速度;
-
虚拟存储器技术
将外存的一部分看作为内存,加大内存容量,但读取时要先从外存调入内存,才能供CPU执行;
-
RISC技术(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)
精简指令集计算技术,简化指令数目,简化芯片复杂程度,使指令执行速度更快。ARM 就是 RISC
补充
微处理器(CPU) = 算数逻辑部件+累加器+通用寄存器+计数器+时序逻辑部件+控制逻辑部件+内部总线
微型计算机 = 微处理器 + 存储器 + I/O接口电路 + 系统总线
微型计算机系统 = 微型计算机 + 外部I/O设备 + 系统软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