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秤电路

电子秤电路

March 16, 2020·
ToddZ

不要像我一样作死用模电去实现。

声明

本电路由 ZZF(aka:Todd Zhou)设计,作为大二下模电课程设计的作业。未经本人允许,任何人不准使用、转载里面的文字、表格、图片等。你可以参考,但不允许剽窃。

设计题目与要求

设计一个简易电子秤电路,称重范围分为两档:0 ~ 1.999kg,0 ~ 19.99kg。要求:

  1. 基本功能
    • (1)当秤盘上有物体时,用数码管显示其重量;(A/D 转换使用 ICL7107 专用集成电路)   (因仿真软件没有 ICL7107,仿真时用电压表替代 A/D 转换与显示电路,即用电压表显示其输出)
    • (2)当物体从秤盘上拿走时,物体重量显示 3 秒后自动切断电源;
    • (3)超称重范围或减称重范围时,两个档位可自动切换量程,(用发光二极管指示量程),且数码管小数点的位置也跟随切换;(仿真时用 2 个发光二极管模拟小数点)
    • (4)设计电路所需的电源。
  2. 拓展功能(+1 ~ 10 分)
    • (5)两次秤重有累加功能。
    • (6)称重范围对应的档位编号分别是 1 和 2,用一个数码管显示其档位;
    • (7)去皮功能(设置0参考)
    • 其他功能的添加。

原理方框图

方案A

graph TB
    
    subgraph 信号获取模块
    signal[传感器] --> amplifier[滤波放大器]
    end

    subgraph 开关控制模块
    amplifier --> comparator1[比较器1] --> delay[延迟电路] --> relay[继电器] --> battery[电源]
    end

    subgraph 输出显示模块
    convertor[A/D转换]
    convertor --> LED[数码管]
    dot[小数点电路]
    modeLED[档位指示数码管]
    end

    subgraph 采样运算模块
    amplifier --> hold1[采样保持器1] & hold2[采样保持器2] 
    hold1 --> adder[加法器]
    hold2 --> inverter[反相/同相切换开关] -->adder
    end

    subgraph 保持模块
    adder --> hold3[采样保持器3] --> convertor
    comparator1 --> hold3
    end

    subgraph 模式选择
    adder --> comparator2[比较器2] --> range[量程切换]
    range --> convertor & dot & modeLED
    end
  1. 传感器为差动电桥电路,其中一个桥臂为压感电阻,中间两点引出电压差;通过放大器+滤除高频,得到放大的电压:
  2. 放大器输出的电压,一个是输出到比较器,如果大于 $\frac{1}{2}V_{cc}$,则触发延迟电路,打开继电器。继电器控制下面的电源
  3. 放大器输出的电压,另一个是输出到采样保持器1,再输出到加法器
  4. 在一般模式下,另一个采样保持器的信号为0,所以加法器最终输出的信号依然是采样保持器1。若在加法模式下,通过开关,打开保持器2,关闭保持器1,关闭反相放大器,则加法器输出两电压和。若在减法模式,通过开关,打开保持器2,关闭保持器1,打开反相放大器,则加法器输出两电压差。
  5. 加法器输出的信号经过比较器,若大于一定值,则切换到大量程,改变ADC的参考电压(或将信号等比例缩小)
  6. ADC 转换后点亮数码管

方案B

graph TB
    
    subgraph 信号获取
    signal[传感器] --> amplifier[滤波放大器]
    end

    subgraph 开关控制
    amplifier --> comparator1[比较器1] --> delay[延迟电路] --> relay[继电器] --> battery[电源]
    end

    subgraph 模数转换
    amplifier --> convertor[A/D转换] --> rom1[存储器1] & rom2[存储器2] --> adder[加法器]
    end

    subgraph 模式选择
    adder -->comparator2[比较器2] --> range[量程切换]
    end

    subgraph 输出显示
    adder --> LED[数码管]
    range --> dot[小数点] & modeLED[档位指示数码管]
    end

方案B 只是为了凑数的,老师要求至少要有两个方案进行比较。方案B 显然是先进行模数转换,然后再进行运算,而方案A 则是先进行运算,再模数转换。复杂度上其实方案B 会复杂很多(不用单片机),因为模数转换引脚会多很多,而芯片和外部电阻由没比方案A 少,再加之一般数字芯片比模拟芯片会贵一点,所以采用方案A。

具体模块分析

传感器

我们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桥式称重传感器,其原理即惠斯通电桥:

如图所示,外加直流电压为 $V_s=E_g$,输出电压为 $\Delta U$,则

$$ \Delta U=\left( \frac{R_2}{R_1+R_2}-\frac{R_3}{R_3+R_4}\right)\cdot V_s $$

在无称重情况下,$R_1=R_2=$$R_3=R_4=R$,因此 $V_s=0$。在有称重的情况的,形变导致 $R_1=R_3=R-\Delta R$,$R_2=R_4=R+\Delta R$,此时输出电压为:

$$ \Delta U=\left( \frac{R+\Delta R}{2R}-\frac{R-\Delta R}{2R}\right)\cdot V_s=2\Delta R\cdot V_s $$

但有时候,形变导致的电阻变换为 $R_1=R_3=R$,$R_2=R_4=R+\Delta R$,则输出电压:

$$ \Delta U=\left( \frac{R+\Delta R}{2R+\Delta R}-\frac{R}{2R+\Delta R}\right)\cdot V_s\\ =\frac{\Delta R}{2R+\Delta R}\cdot V_s\approx\frac{\Delta R}{2R}\cdot V_s $$

假设重量与 $\Delta R$ 成正比,则重量与输出 $\Delta U$ 成正比。由于 Multisim 中并没有称重传感器,所以我们直接构造一个电桥。以下是611N称重传感器的参数

我们可以计算出:

$$ R=1000Ω, \Delta R_\max=\frac{3\text{mV}}{3\text{V}}\cdot 2R=2 \text{Ω} $$

考虑到实验室最小的电位器为 100Ω,最终我们取 $R_1=R_2=R_3=R_4=100kΩ$,$\Delta R_1=\Delta R_3=100Ω$。输入电压为 $3V$。在 Multisim 中模拟数据如下:

$\Delta R$ %$\Delta U$$\Delta R$ %$\Delta U$
014.998nV30449.888uV
229.97uV40599.82uV
459.993uV50749.738uV
574.991uV60899.64uV
689.988uV701.05mV
8119.983801.199mV
10149.978uV901.349mV
20299.94uV1001.499mV

可以看出,增长率大约为 15uV/1%,可看作线性增长。考虑到实际中,第二档最大重量19.99kg 对应 3mV;则第一档最大重量1.999kg 对应300uV,分界线为 $\Delta R=20Ω$

电源

实际生活中的称大部分用的是干电池(高端一点的用锂电池),当然不排除地秤可能用交流电,但我认为这种小秤,用直流就好了。所以采用4节干电池,得到 6V 的单电源,为了方便后面的接线,将其转化为 ±3V 的双电源。我们选择 $V_\text{in}$ 在 4~15V 的LM386。参考的电路图如下(图中少连了负反馈):

模拟结果如下:

(18脚悬空,减小噪音)

滤波放大器

输入 03mV,至少放大 100倍到 00.3V,至多放大 1000 倍到 0~3V。这个不是事儿,调一下参数即可。考虑到只能提供 ±3V 的电源,我们采用工作范围在 (±1.5V~±15V)的 LM324,采用仪表放大器的形式:

通过计算可知:

$$ V_\text{out}=(V_\text{in1}-V_\text{in2})\cdot\frac{R_5+R_G+R_6}{R_G}\cdot \frac{R_2}{R_1}\\ 其中,R_5=R_6,R_2=R_4,R_1=R_3 $$

选取电路参数如下:

经过测试,$A_{uc}=\frac{-15.487\text{mV}}{10\text{mV}}=-1.5487$,$A_{ud}=\frac{-1014\text{mV}}{2\text{mV}}=-507$,共模抑制比 $K_\text{CMR}=\vert\frac{A_{ud}}{A_{uc}}\vert=327.4$。但经过后面一系列测试,无论共模信号是什么,输出始终为 -15.487mV,所以我认为这是零漂,并增加了调零部分:

再次测试后,$A_{uc}=\frac{-602.087\text{uV}}{10\text{mV}}=-6\times10^{-2}$,$A_{ud}=\frac{-998.722\text{mV}}{2\text{mV}}=-507$,共模抑制比 $K_\text{CMR}=\vert\frac{A_{ud}}{A_{uc}}\vert=8450$。显然性能得到很大改善。

我们的输入是单端输入,测试得到的电压点如下表,可以看出,输出与输入近似正比例关系。

$\Delta U$$V_\text{out}$$\Delta U$$V_\text{out}$$\Delta U$$V_\text{out}$
50u25.248m0.4m199.98m1m499.52m
100u50.21m0.5m249.903m1.5m749.137m
150u75.172m0.6m299.827m2m998.754m
200u100.133m0.7m349.75m2.5m1.248
250u125.095m0.8m399.673m3m1.498
300u150.057m0.9m499.597m

开关控制模块

20kg时得到的 $V_\text{out}=1.498V$,我们假设大于 20g 时开关自动打开(实在不想弄得太复杂),则对应 $V_\text{out}=1.498mV$。根据相关资料,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至少为 3/4*额定电压,按照 5V 的额定电压,则至少输出 3.75V。所以我们采用一个开路运放和一个RC延时电路,电路形式如下:

图中 R3 表示不同值的 $V_\text{out}$,当其稍微偏离 0 时,会被运放无限放大,但不会超过电源,所以 U1A 只会输出约 $\pm 2.8V$。当输出正电压时,U1B会同步输出正电压,同时 C1 充电;当输出负电压时,C1 缓慢放电(3s),直到电压小于 30mV,U1B 输出负电压。

根据零输入响应:$u_c = u_c(0_+)e^{-t/RC}$,计算出 $t=RC\ln{933}=3$,从而 $RC=0.44$,取$R=1kΩ$,$C=47\mu F$

U1B 后面接继电器,为了获取 3.75V 以上的压差,继电器另一脚要接 -3V(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还需要接一个电阻)

采样保持器

最基本的采样保持器如下图:

主要的问题在于开关。考虑到需要在两个采样保持器之间进行切换,以及无物体时也要保持3s,所以总共会有两个开关:一个是三脚的拨动开关,用于切换保持器;另一个是由开关控制模块引出的一个控制模块(为了省事直接用继电器,当然也有考虑用三极管)

仿真时发现电压有漂移……还好这个漂移好像是恒定的,直接调整前面的零漂即可。

加法器

这个就是最简单的加法器,不过很遗憾,依然是有一定的漂移……总之调前面的零漂。加法器与实际电路连在一起时,V5 始终是采样保持器1的值;而 V4 和 V3 则通过一个自锁的按键开关来控制,一个连接采样保持器,另一个接地,按下开关后反转。

模式选择模块

和电源控制模块的比较器差不多,不过范围需要更加精确,所以我们使用电位器来确定反相输入端电压。同时后面通过电压控制开关(也就是继电器)来选择输入到 ADC 的参考电压。

我也考虑过改变前面的放大倍数,但是这要求模式选择模块的输入必须是放大前的信号,

输出显示模块

由于 Multisim 中并无该芯片,所以暂时不讨论。不过总的来说,我们只需要输入参考电压与测量电压。

问题与改进

问题一:当拿开物体时,放大电压会瞬间小于1mV,会很快导致后续的电压也降为0。如果要实现保持3s依然有输出,则必须有一个更快的信号将后续的保持电路与前面断开。但在 multisim 中,继电器闭合得不够快,而实际中也难以保证成功。

问题二:模拟过程中发现每个运放都会有 1~2mV 左右的偏差,我不能完全确定这是否与输入有关。目前看来这是恒定的,这样的话直接调整放大模块的调零电阻即可。但如果不是恒定的,那么会造成测量非线性,难以消除偏差。

问题三:模拟时发现保持器会有 RLC 振荡,并且 C 越大,越久稳定。目前 10uF 大概需要 0.3ms。考虑到问题一,则显然 C 越大越好,这就是问题。

问题四:

成品与总结

点击链接查看:

  • 电子秤1.0

    纯粹是上面各个模块的组合,修改了部分参数,电路形式无变化。

  • 电子秤1.1

    在加法器后面增加了采样保持器3,以完成拿起物体保持显示的功能(但效果不是很好)

  • 电子秤1.2(最后上交的图)

    老师要求用交流电,于是增加了交流转直流

总的来说,感觉电路应该是可以工作的,但准不准就是另一回事了。然后那个ICL7107显示模块我懒得弄了,反正仿真又没有,实物又没有,就留个遗憾吧。最后不得不吐槽自己的垃圾画图,还是得找些培训机构的视频看。

附录

实验室提供的元器件

常见的电阻、瓷片电容、电解电容,以及部分模拟IC、数字IC、二三极管等。

模拟IC:

芯片功能芯片功能芯片功能
UA741单运放LM3852.5V基准电压源TIP41CNPN型功放管
LM358双运放78055V稳压器TIP42CPNP型功放管
LM324四运放7809/7909±9V稳压器TIP122达林顿调整管
LM311比较器7815/7915±15V稳压器LM386功率放大器
LM339四合一比较器LM317正压调压器TDA2030功率放大器
LM337负压调压器KA331V-F/F-V转换器

数字IC:

芯片功能芯片功能芯片功能
74HC32四组2输入端或门74LS74双D边沿触发器CD4511BCD-锁存/7 段译码器/驱动器
74LS08四组2输入端与门CD4013双D触发器ICL7107$3\frac{1}{2}$位双积分型A/D转换器
CD4081四组2输入端与门CD4052双四选一模拟开关CD4026十进制计数器/译码器
CD4001四组2输入端或非门CD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CD40110十进制可逆计数器/锁存器/译码器/驱动器
74LS00四组2输入端与非门CD45328线-3线优先编码器CD4518二/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
74LS14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74LS1383线-8线译码器74LS90异步二-五-十进制加法计数器
CD40106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74LS47BCD-7段译码器/驱动器74LS161同步二进制计数器

二极管:

  • 普通二极管:1N4148
  • 整流管:1N4001
  • 稳压管:3V/5.1V/6.2/V8.2V/9.1V/10V12V
  • 发光二极管

三极管:

  • PNP型三极管:S9012
  • NPN型三极管:S9013、C1815、2N3904、9014、9018

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:红外发射管/红外接收管,单向可控硅,报警声音乐片等

参考资料

以下是我在设计前参考的一些资料。

电子秤总体参考方案:

直流稳压电源:

差动电桥放大器:

仪表运算放大器

采样保持电路:

延时电路:

单电源供电:

减法器:

开关控制电路:

LM324 集成运放:

LM386 集成运放:

ICL7107 双积分型A/D转换器:

最后更新于